|
活的祁门红茶博物馆-尊龙凯时官方网址来源:池州旅游作者:饶颐 网址:浏览数:1213次
2016年9月29日,中国文物学会、中国建筑学会在故宫博物院联合发布了98项“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”名录。 2017年12月2日,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发布仪式在安徽池州市举办,100项“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”名单问世。安徽国润茶业祁门红茶老厂房名列其中。这是“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”名录发布两届以来,中国茶业界唯一、安徽省唯一入选的建筑遗产。 随后国润茶业祁门红茶老厂房引起全国建筑界广泛关注,专家们认为,在这里可领略到中国20世纪工业建筑遗产的文化自信。 此前,润思红茶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这也是祁红领先品牌首次以自主品牌形式入选非遗。 清朝光绪年间,余干臣创制成功祁红,在皖南山区,形成了一个以东至、祁门、石台、贵池为核心区域的祁红茶的产区,民国22年出版的《祁红茶复兴计划》载:“我国红茶,祁门最著。所谓祁门红茶,并非祁门一县之生产品,其连境之至德(今东至县)及浮梁两县之所生产,亦谓之'祁门红茶',简称祁红”。 1950年,中苏贸易协定签署,祁红以地名红茶单独出口苏联。1950年2月,中国茶业公司皖南分公司受命选址在贵池县池口,大规模兴建新式机制茶厂——贵池茶厂,同时公私合营了尧渡街茶号(祁红发源地)、同春茶号、葛公茶号、七里茶号、横船渡茶号五个祁红老茶号。 1951年4月,贵池茶厂正式投产,承担起祁红主产区的生产加工任务,商标为“润思”牌。十年时间,一大批高水准的祁红制茶车间、祁红木仓、手工拣场、员工宿舍等建筑群相继建成。 同时,国家先后还在祁红产区建立了祁门茶厂、东至茶厂。这三个厂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祁红生产企业,承担起为国家换取宝贵外汇资源的光荣使命。 1983年之前,祁红都只有这三个大厂生产,2002年前后,祁门茶厂及东至茶厂相继关停。2003年,贵池茶厂整体改制为安徽国润茶业有限公司,并沿用润思商标。润思祁红六十多年来不间断传承,维护上做到了修旧如旧,尽心保护好这些祁红老厂房和祁红传统生产线。 红茶老厂房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岁月,见证了原贵池茶厂的整体改制,诸多原有的大型茶厂几乎全部香消玉殒,唯有国润茶业在稳健的持续发展,成为全省唯一保持66年历史的茶叶企业。 这组锯齿形厂房名为老机房,是建国初期建设的制茶车间。据老职工回忆,当时有8个施工队同时施工,场面非常壮观。 老机房建于1951年,作为原贵池茶厂加工车间,承担着当时全省祁门红茶唯一出口拼配工作,而且至今一直在源源不断地生产加工祁门红茶。 在当时的贵池城只有池口的茶厂有机器的轰鸣声,那是这个小城市最早的工业文明。 步入机房,木质的香味与茶叶的香味顿时沁入心脾,65年的茶香浸润,让这座厂房自带茶香,如同一把厚重的历经茶水浸泡的紫砂壶。 1952年可以容纳近6000担茶叶的老毛茶库相继建成,里面整个用原木六面包裹,防潮原生态,有利于红茶的后熟存放。至今完好保存,国内极为罕见。 整体建筑呈苏式风格,较多地采用了新技术、新材料,代表了当时茶产业的最高水平,也是共和国初期工业建筑的佳作,承载着源自1915年祁红创始的工艺传承,是农产品转向国营化生产的见证物。它的存在,使周边方圆数百里的茶园得以保留。 车间内部采用大跨度设计,完全由56根空心廊柱支撑,形成无隔断墙的柱网空间,廊柱中空,还便于雨天排水,至今仍有建筑学借鉴意义。 一面坡顶为垂直的玻璃墙与斜坡之瓦面组成,顶部天窗一律北向,不受日照影响,既减少了夏季日照热量,又保证了均匀的自然光度。 室内机械设备为50年代制造的祁门红茶木质联装生产线,其生产功能经专门设计,至今仍可保护性使用。 在这条线上生产出来的祁红,品质或许更特别。 建筑整体结构经济合理,以保证实用功能为首要,外观简洁朴素,现代工业建筑气息浓郁,却又是服务于古老的农产品加工,寄托着几代人富国强民的理想。 如同一首岁月的歌谣,这里装备了国内唯一也是世界唯一的木质联装祁门红茶生产线。 安徽国润茶业祁门红茶老厂房,曾经承载着数万拣茶女工的青春岁月,也许这一组照片能让她们回忆起那茶香萦绕的记忆。 |